网上有关“为啥要到香港排队买保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啥要到香港排队买保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为什么要到香港排队买保险?作为一名保险傱业员想让大家对香港保险有更清楚的认知,借此宝地,把所知告诉大家。
首先要中肯的告诉大家,没有所谓最好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合适自己的产品,希望大家可以理智的去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
首先针对「地下保单」无效,现在还会存在这种保单吗?
如果有,那只能说是真的受骗了,因为香港保险一定要投保人亲自赴港去保险公司验证,购买。保险公司公司一旦受保,一定会受香港法律监管。
以下对大家关注的最不保险的几个问题做出详细解释。
1、汇率问题。
过去7年人民币一直在升值是事实,但反观近期微妙的贬值变化,短短时间以是一年前贬值到一年前的0.8了,如果是去年投保,什麼概念?懂?人民币未必会如大家所料一直单边升值,否则基金经理是傻子都能闭起眼睛都能赚钱。不说其他优势,单就香港比国内保费平均便宜30-50%来说,如果投保人预计人民币未来十年还能继续对美元贬值22%,那投保人还是赚的。但是人民币对美元过去几年贬值了22%其实最大的原因是有背景的,之所以会几年内贬值22%是人民币对美元傱固定汇率变成浮动利率造成的。但是目前已经是浮动利率的背景下,个人觉得再这样十年贬值22%政府会同意吗,中国制造事业难道就不出口了吗?最重要的是香港保险分十几二十年交,汇率波动对收益影响相对不会很大。
2、大陆人在香投保两地都不受法律保护?纠纷不予受理?
重复了,那就是所谓的「地下保单」,现在资讯发达,清楚知道投他香港保单,一定要亲自来港保险公司验证,购买。
香港政府去年也就是2013年5月1日起,非香港居民购买保险同样受理而非不予受理。(各附有文件证)香港政府和保监会已经明确规定大陆人投保香港保险的合法性和受到香港法律保护,并且欢迎全世界人民在香港投保。
3、宣布死亡定义,在香港投保不俱备避税避债功能?
是的,香港保险确实是需要失踪7年才能宣布死亡,这跟内地法律规定失踪2年可以宣布死亡不同。这个规定是由于法律基础不同引起的,一个是英美法系,一个是大陆法系。香港法制健全监管严格以是事实,在香港投保的人寿保单不仅有避税避债功能还有传承。因为许多人以知道并且已经在运用保险这项特殊功能,所以不想多说。
4、在港投保服务,理赔,续交保费不便利?
您在香港投保亲自去一趟签单缴付首次保费,后面缴费,一可以在香港渣打银行开个户口,办理自动转账非常简便,,也可以电汇到保险公司户口,接下7月开始可用银联自动转账缴费,有何不便。理赔时只要把索赔的文件,一个DHL快递到保险公司,不仅快捷而且方便(另有真实理赔案例附上)。您的所有账户变化均可以在保险公司的网站查到。每年保险公司都会用email和邮政邮件告诉您账户的红利收入等变化,何时需要缴付保费等等。试问一辈子会赔几次大病?而在中国的赔付,只是把快递改成徒手去拿或者送索赔文件而已,其他区别不大。在香港索偿文件还少一些。
5、香港保险公司倒闭?
先说中国保险公司,因体制不同,国外完全是市场经济,中国还没有完全市场经济,但却是个趋势。对於大家说的中国的保险公司不能倒闭。一直觉得这是个非常大歧义的问题。保监会副主席魏莹宁说过:市场机制有进有退,各个行业都有破产,中国以前没有保险公司倒闭,不代表将来没有。中国保险法原文第九十条:保险公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同意,保险公司或者其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对保险公司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
再说香港保险公司,香港的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再保险安排,「保险公司条例」规定,保险公司须备有或将会作出足够安排,为其拟经营的保险类别的风险作出再保险。
此外,申请授权的保险公司亦须符合由保险业监督发出的《授权指引》[PDF]中胪列的其他条件,以确保申请人具备足够的财力和有能力为投保人士提供足够水平的服务。保险公司在获授权後仍须继续遵守这些条件。该指引第11项列举的规定适用於所有申请人,不论申请人是在本地或海外成立为法团的公司。而且香港政府会让另一间保险公司接管,或以第三方形去销售,政府监控非常严格。
6、保单现金价值前三年为零?佣金问题。
不知道这位朋友看过几家保险几公司的计画书,采用英式分红的公司前两年确实是现金价值是零,但是後面过了多少年就能够超过中国的保险为什麼没有有提呢?采用英式分红的前几年都是有现金,朋友如果有对比过计画书就一目了然。至于说到佣金问题,香港大陆都是有成本的,这个看公开的数据就能够知道,保险公司不是开善堂,没有利润如何生存?香港大陆的傱业员都是要吃饭的,维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有合理的收入以激励傱业人员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和知识,这是必不可少的。买保险是一辈子的事,买保险的本意是什麼,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7、购买了重疾,医疗保险存在就医便利及成本问题,指定医院只有百家,数量有限?
首先要分清楚重疾和医疗的分别,先说重疾险,重疾险是带有储蓄的寿险,保障的范围更广,就本公司产品最少都有68种主要大病和早期疾病,另有危疾加倍保更可保105种重疾加早期疾病,可多次赔付,同样保额比内地便宜接近三分一,天灾人祸均可以赔偿,更有分红每年4-6%足以抗衡通涨。总的来说,有疾病保险公司会赔付投保额加上额外的红利(如有)。身体健康则可在年老时提取作退休费用。反之国内的重疾险基本都有八大免责:战争,军事冲突,武装判乱不赔,核辐射不赔;酒驾,不合理实用驾照不赔等等。而香港基本只有一条,自杀一年後才可以赔偿。
再说医疗险,公司理赔方便不用再去细说了,针对朋友说就百来家医院,不知道他的这个数据傱何而来,姑且不论其他保险公司,就保诚保险公司在全国三甲以上的指定医院960家,发出这番言论的朋友根本不成立。
相信香港保险傱业员诋毁大陆保险只是极个别素质差的现象,大部份都是非常尊重的。
以上是对香港保险心存不解的朋友们,有与趣的朋友们可以留意。
我是内地的,想在香港买保险是不是一定要到香港办理?
首先确定当时填写的风险提示语,投保人签字,被保险人签字是否为当事人亲自填写,如果不是,然后您可以投诉该公司业务员,申请全额退款,如果不是,那只能走该公司正常程序,到该公司客服中心,带好投保人身份证,保单原件,存保费的存折或者银行卡,办理退保手续,至于您损失5000元,算是少的,我退保的时候,告诉我损失50%。。再下一次交费前,账户中不要再有1万元了,要不保险公司会第一时间划账的。那时候就不再是损失5000的事情了。
保险的分红到底是啥,靠谱么?
你好,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必须本人亲自去香港投保。
另外很多客户来问我在香港买保险安全吗靠谱吗?作为一名保险傱业员想让大家对香港保险有更清楚的认知,借此宝地,把所知告诉大家。
首先要中肯的告诉大家,没有所谓最好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合适自己的产品,希望大家可以理智的去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
首先针对「地下保单」无效,现在还会存在这种保单吗?
如果有,那只能说是真的受骗了,因为香港保险一定要投保人亲自赴港去保险公司验证,购买。保险公司公司一旦受保,一定会受香港法律监管。
以下对大家关注的最不保险的几个问题做出详细解释。
1、汇率问题。
过去7年人民币一直在升值是事实,但反观近期微妙的贬值变化,短短时间以是一年前贬值到一年前的0.8了,如果是去年投保,什麼概念?懂?人民币未必会如大家所料一直单边升值,否则基金经理是傻子都能闭起眼睛都能赚钱。不说其他优势,单就香港比国内保费平均便宜30-50%来说,如果投保人预计人民币未来十年还能继续对美元贬值22%,那投保人还是赚的。但是人民币对美元过去几年贬值了22%其实最大的原因是有背景的,之所以会几年内贬值22%是人民币对美元傱固定汇率变成浮动利率造成的。但是目前已经是浮动利率的背景下,个人觉得再这样十年贬值22%政府会同意吗,中国制造事业难道就不出口了吗?最重要的是香港保险分十几二十年交,汇率波动对收益影响相对不会很大。
2、大陆人在香投保两地都不受法律保护?纠纷不予受理?
重复了,那就是所谓的「地下保单」,现在资讯发达,清楚知道投他香港保单,一定要亲自来港保险公司验证,购买。
香港政府去年也就是2013年5月1日起,非香港居民购买保险同样受理而非不予受理。(各附有文件证)香港政府和保监会已经明确规定大陆人投保香港保险的合法性和受到香港法律保护,并且欢迎全世界人民在香港投保。
3、宣布死亡定义,在香港投保不俱备避税避债功能?
是的,香港保险确实是需要失踪7年才能宣布死亡,这跟内地法律规定失踪2年可以宣布死亡不同。这个规定是由于法律基础不同引起的,一个是英美法系,一个是大陆法系。香港法制健全监管严格以是事实,在香港投保的人寿保单不仅有避税避债功能还有传承。因为许多人以知道并且已经在运用保险这项特殊功能,所以不想多说。
4、在港投保服务,理赔,续交保费不便利?
您在香港投保亲自去一趟签单缴付首次保费,后面缴费,一可以在香港渣打银行开个户口,办理自动转账非常简便,,也可以电汇到保险公司户口,接下7月开始可用银联自动转账缴费,有何不便。理赔时只要把索赔的文件,一个DHL快递到保险公司,不仅快捷而且方便(另有真实理赔案例附上)。您的所有账户变化均可以在保险公司的网站查到。每年保险公司都会用email和邮政邮件告诉您账户的红利收入等变化,何时需要缴付保费等等。试问一辈子会赔几次大病?而在中国的赔付,只是把快递改成徒手去拿或者送索赔文件而已,其他区别不大。在香港索偿文件还少一些。
5、香港保险公司倒闭?
先说中国保险公司,因体制不同,国外完全是市场经济,中国还没有完全市场经济,但却是个趋势。对於大家说的中国的保险公司不能倒闭。一直觉得这是个非常大歧义的问题。保监会副主席魏莹宁说过:市场机制有进有退,各个行业都有破产,中国以前没有保险公司倒闭,不代表将来没有。中国保险法原文第九十条:保险公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同意,保险公司或者其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对保险公司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
再说香港保险公司,香港的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再保险安排,「保险公司条例」规定,保险公司须备有或将会作出足够安排,为其拟经营的保险类别的风险作出再保险。
此外,申请授权的保险公司亦须符合由保险业监督发出的《授权指引》[PDF]中胪列的其他条件,以确保申请人具备足够的财力和有能力为投保人士提供足够水平的服务。保险公司在获授权後仍须继续遵守这些条件。该指引第11项列举的规定适用於所有申请人,不论申请人是在本地或海外成立为法团的公司。而且香港政府会让另一间保险公司接管,或以第三方形去销售,政府监控非常严格。
6、保单现金价值前三年为零?佣金问题。
不知道这位朋友看过几家保险几公司的计画书,采用英式分红的公司前两年确实是现金价值是零,但是後面过了多少年就能够超过中国的保险为什麼没有有提呢?采用英式分红的前几年都是有现金,朋友如果有对比过计画书就一目了然。至于说到佣金问题,香港大陆都是有成本的,这个看公开的数据就能够知道,保险公司不是开善堂,没有利润如何生存?香港大陆的傱业员都是要吃饭的,维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有合理的收入以激励傱业人员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和知识,这是必不可少的。买保险是一辈子的事,买保险的本意是什麼,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7、购买了重疾,医疗保险存在就医便利及成本问题,指定医院只有百家,数量有限?
首先要分清楚重疾和医疗的分别,先说重疾险,重疾险是带有储蓄的寿险,保障的范围更广,就本公司产品最少都有68种主要大病和早期疾病,另有危疾加倍保更可保105种重疾加早期疾病,可多次赔付,同样保额比内地便宜接近三分一,天灾人祸均可以赔偿,更有分红每年4-6%足以抗衡通涨。总的来说,有疾病保险公司会赔付投保额加上额外的红利(如有)。身体健康则可在年老时提取作退休费用。反之国内的重疾险基本都有八大免责:战争,军事冲突,武装判乱不赔,核辐射不赔;酒驾,不合理实用驾照不赔等等。而香港基本只有一条,自杀一年後才可以赔偿。
再说医疗险,公司理赔方便不用再去细说了,针对朋友说就百来家医院,不知道他的这个数据傱何而来,姑且不论其他保险公司,就保诚保险公司在全国三甲以上的指定医院960家,发出这番言论的朋友根本不成立。
相信香港保险傱业员诋毁大陆保险只是极个别素质差的现象,大部份都是非常尊重的。
以上是对香港保险心存不解的朋友们,有与趣的朋友们可以留意。
本篇较长,涉及保险知识点比较多,需要耐心阅读。
身边的亲戚朋友经常会自发地转一些文章给我看。看来看去,发现被骂得最惨的就是分红险。
分红险这个概念,真的是提起来就头疼。不仅是客户们不理解分红的概念,很多销售人员自己也搞不明白。我当年花了大量时间在培训分红的概念上,而且反复强调两点:
1. 分红≠利息,不能用 投资收益 的概念去看待分红,更不是用计算器能算出来的。
2. 分红不是目的,特别是保障类险种,一定要弱化分红的作用。
说的太多都恶心了,以至于后来一有人问我「分红率」这种伪概念,或者掏出计算器算,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今天就跟大伙儿说说这个分红险是怎么回事,大家尽量理解,不要把它妖魔化了。
分红险是怎么分类的
我们常见的保险类别,有重疾险、教育险、年金险等等,这是从保障的目的分类。
而分红险,和万能险、投资连结险一样,是从定价策略角度分类的。
所以重疾险教育险年金险,都可以是分红险。
分红险是怎么出现的
保险公司在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会用的到非常多的假定数据,其中有一个重要数据,叫做「预定利率」。简单理解,就是保险公司收了这么多保费,在管理这些资金的时候,能达到多少的回报。
但是呢,设计的时候,这个利率一旦确定了就不能变了。而一份保单动辄几十年,市场的情况会有很多变化。
比如九十年代的时候, 银行存款利率 能达到 10%,保险公司当时的保单预定利率,几乎也是这个水平。但之后一路降息到现在,保险公司明显就赔了对吗。但对客户来说,就超合算啊。(当年买过平安少儿 360 的,你问问哪个不是后悔买少了?)
反过来,保险公司如果预定利率是 3%,而后来利息水平达到了 5%,那保险公司盈利就多了,客户就不合算了。
所以这个风险,其实两边都有。
但是,无论如何,总得有个预定利率啊,不然这产品没法设计啊。
于是就想了个办法,设计产品的时候,「预定利率」定的不要太高,合理一点。保险公司的风险不会太大。但如果实际利率高了,保险公司多拿到的利润部分,以分红的形式还给保单持有人。
这不就皆大欢喜么。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要阴谋论了,为什么不能定高一点!还不是自己想多少就多少!就是赚我们的黑心钱!
我就奇了怪了,保险公司又不是慈善组织,为什么不能赚钱?路边卖煎饼果子的还赚你钱呢,你怎么不去掀他摊位?你自己做买卖做生意也赚别人钱呢,是不是该自绝于人民啊?而且,不让保险公司赚钱,它怎么运营?怎么存活?到时候出险了谁给你赔付?
而且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的利润,最少要拿出 70% 来分配给保单持有者。不然你去看看保险公司的报表,保费和利润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又要马儿快快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商业社会 啊,醒醒吧。
分红的来源是什么
「 死差 」就是实际死亡率和预定死亡率的差别产生的利益或者损失。比如按照 生命表 ,每 1 万个人里有 1 个赔付的。而保险公司有 100 万张保单,按比例应该有 100 个赔付。但是年底一看,今年只有 50 个赔付,少赔那 50 个,就是「死差」。当然,如果年底一看,赔了 150 个,那就变成「死差损」,保险公司就自己担着了。
「利差」是指保险公司的资金实际收益情况和预估收益情况的区别。比如按照预定利率, 资产收益率 是 3.5%,但年底一看,实际收益率是 5%,那多出来的 1.5%,就是「利差」。
「费差」是保险公司实际运营费用和预计运营费用的差别。比如今年预估运营成本 2000 万,年底发现钱没花完,剩了 500 万,那这个就是「费差」。
在规范的保险市场,「死差」其实不会相差太多,毕竟生命表用的都是一个。「利差」在短期内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区别,毕竟险资的投资方向,投资范围,全都是受到严格监管,大部分是稳健投资,风险有限,收益也有限。而「费差」,基本可以忽略,运营费用还愁花不掉?
所以,只要都是大陆的保险公司,分红水平不会差太多。至于港险,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分红和利息有什么区别
你如果看明白这三差,你就基本可以理解,分红这个东西为什么没法拿计算器算,为什么不能利息相提并论。
利息是什么?本金 * 利率 = 利息。
分红是什么?保险公司这一年下来「三差」带来的实际利润,分给保单持有人。本金是啥?利率是多少?你知道今年死差是多还是少?你知道今年 国债利率 是上升还是下降?
不确定因素这么多,没法算。精算师定价的公式,写全了一个黑板都不够。为什么精算师都这么难考?根本就是无中生有啊,用各种不确定的数据去设计一个确定的产品,当下这个点去覆盖未来几十年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很难的好吗?
写个最简单的定价公式吧,顺便举个利差的来源。不用记,也不用理解,我只是想说明一下,就这玩意儿,你告诉我分红该怎么算?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什么「分红率」这种伪概念,或者拿着计算器用分红除以现金价值,嚷嚷利息低的。请替我送他一个鄙视的白眼。
可保单前期的分红真的好少
来,你看哈,假设你买了一个 50 万保额的重疾险,一年交 2 万好了。如果第二年就得病出险了,保险公司收了你 2 万,却赔了你 50 万。所以说,在保单前期,保险公司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作为被保险人,我们是占便宜的。
别老觉得自己那点保费没有利息亏了,你得看看人家保险公司承担着多大的风险。有点分红就不错了,要啥自行车啊。
觉得不合算,可以不买啊,真有什么事,50 万自己掏呗。
再次强调,不要用获利思维去评价一个止损工具。
为什么大家对分红险有这么大的误解
1. 金融业「三驾马车」,保险、银行、证券。保险在中国本来就起步晚,而且相对于银行产品和证券产品,保险产品本身的功能和意义,跟人性、跟制度、跟精神层面的内涵结合得更深,也就相应的更难理解。
但实际上,保险受到的监管和规定是最严格的。之前国内寿险的预定利率统一上限 2.5%,是 1999 年 6 月国家统一规定的。这个规定,等于提高了保险产品的价格。所以你会发现,1999 年以前的产品很多都非常给力,但是之后的产品,都挺贵的样子。这是个客观事实,就好像北上广深的房价一样,你觉得不合理,然而没有什么用处。换个角度,在行业还不成熟的阶段,用相对严格的规定去防范更大的风险,是可以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保险业这十几年来蓬勃的发展。
2. 销售队伍也存在一定的误导。「理财险」这个伪概念,就是误导的产物。确实有很多销售人员,无论哪种渠道,片面强调保险产品的收益,导致买的人以为自己买了个比定存合适的理财,但其实是买了个短期流动性很差的年金。长期收益虽然很漂亮,但是刚买了一年两年,分红少的可怜,想退保发现还有损失。而且保险行业销售队伍的培训,本身也是不足的。
我说句得罪人的话。很多人说,我有个朋友在保险公司,或者我有个亲戚是在保险公司做高层的,有事我去问他。但实际上,保险公司里分工明确,岗位细分,真正懂保险,懂产品的人,也是少数。我还跟行业协会打过交道呢,人家都念到保险学博士了,行业发展宏观趋势研究的头头是道的,然而脱离实际业务,没有一线经验,纸上谈兵。
3. 保险知识的普及太欠缺,风险意识也不够强。有多少人,讲风险不爱听,讲保障没概念,只有讲收益才能吸引到他,也不能怪被别人投其所好了。
只能说,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但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行业规范越来越完善,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为什么保监会现在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分红水平,在建议书上也只允许给出「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分红演示,就是怕产生错误的认知。分红啊,就是个预估,你让我算,臣妾做不到啊。但这三个档次,确实是可以参考的,中档分红其实还蛮靠谱的。
我的建议呢,分红这件事,保险买完了,就别惦记了。它不是投资收益的工具,但也绝不是保险公司坑你的手段。现在保监会放开了预定利率,价格给力的产品这几年也层出不穷,给我们提供的选择比以前多的多,管够挑!
买了分红险的,也没有必要郁闷。经历了这么久的低利率压力,现在 国债收益率 已经处于上升周期,保险公司的保险准备金压力减小,对保单持有者也是利好,实际上分红险现在的利差要比 定价利率 差高,未来可期啊。
今天就这样吧……内容够多了,下次我再来讲,分红都有哪些处理的方式,分别适合哪些人。
上次讲完,如我所料,后台的问题五花八门。分红这个概念,确实很容易混淆。再说一次,分红险这种说法,是以定价模式来分类的,准确一点说,应该叫「分红型保险」。而重疾险、 医疗险 ,这种是以保险责任,或者说保险目的来划分的。
先教大家一个方法,从一款产品的名称判断这个产品的基本形态。
大多数产品名字的结构由三部分构成,「产品名字」+「保障责任」+「定价模式」。
「产品名字」 一般都是比较喜庆的字眼,往往跟保障责任会相关。比如重疾险,就叫「康健一生」「吉祥无忧」, 养老险 ,就叫「乐享一生」「xx 年年」,医疗险,就叫「e 生保」「尊享 e 生」,诸如此类。没什么特别的规律,就图一好彩头。
「保障责任」 就会比较直白,体现的是主要的保障责任,xxxx 重疾险、xxxx 百万医疗、xxxx 少儿教育金 ,等等。
「定价模式」 往往是后面的括号,比如 xxx 重大疾病保险(万能型)、xxxx 年金保险 (分红型)。如果没有括号,一般就是传统型保险了。
看到这里,你可以回顾一下之前买过的保险名称,看看能不能粗略判断自己买了什么险种。
所以,如果你想选择一款保险,首先要确定的是需要什么保障,这是最关键的。选择哪种定价模式没有定论,只要相对适合就好。好比你要去旅行,先确定你要去什么地方,再决定乘坐那种交通工具。至于是坐飞机还是坐高铁,全看个人选择。
大家之后在提问的时候,就可以更有目标性。比如,你可以求推荐重疾险、养老险,但是求推荐分红险,我就会迷糊。
那买过分红险的人,分红该怎么处理呢?
分红主要有两类,英式分红和美式分红,或者叫保额分红和现金分红。
简单理解,英式分红,就是保险公司的分红险可分配盈余不直接给你,而且自动回到保单里,又买了一点这份保险,而这份保单无论是保额,还是现金价值,都随之增加。
而美式分红呢,分红是直接给出来,在保单之外,是可以直接拿走的。但是大多数人是不会去领这个分红的,所以呢,就衍生出很多的分红处理方法。
大陆的保单,绝大多数都是美式分红。所以这里主要讲一下美式分红型保险,分红可以怎么处理。
A现金领取
这种最简单,就是每年一次的保单分红,直接打到你所指定的银行账户,甭管是几十块还是几万块。而且只要离开保单回到账户,就完全跟保单脱离了关系。
B累积生息
每年的分红不领,还放在保险公司,依附着保单有一个分红账户,每年的分红就在这个账户存着。不白放,保险公司会给你一个利息,目前在 3%-3.5% 左右,而且一般是年复利。如果是年金类的保险,需要利用保单释放现金流,那么累积生息就比较合适,需要的时候是可以随时领取的。只要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就可以了,取全部还是部分都可以。
C万能金账户
累积生息 的升级模式,这几年新流行的分红处理方式,附加或者额外购买一款万能险,每年的分红直接进入到万能险账户,年化利率会再高一些,大概能达到 4.5%-5.5% 之间。而且万能险一般是每个月结算利息然后复利,一年复利 12 次。对大额的年金险来说,这种方式确实会提高整体的收益率。
D增额交清
这个方式,类似于英式分红。每年的分红自动重新购买这款产品,保额会慢慢增加,增长速度随着每年分红的增加,刚开始极小,但后期幅度会越来越大。
很多人买保障类险种的时候,都会质疑通货膨胀的问题,保额在若干年后的实际消费能力会缩水。那么,增额交清可以作为一种部分补充的方式。
我个人是比较推荐保障类险种选择增额交清的方式。
如果保单不大,每年的现金分红确实非常有限,拿走了也干不了什么,还不如加点保障。
同样一款产品,增额交清的部分其实更合算,因为所有的分红都用来买保障了,没有初始费用。
增额交清是自动的,不需要考虑当年的健康状况,无需考虑是否能续保的问题。
我曾经在某段时期推动过这种分红的选择方式,Slogan 是「会长大的保险」。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留意这一块。
E交保费
每年分红自动划作下一年的保费,那么每年交保费的时候就可以少交一点。因为分红前期少后期多,所以等于降低了未来的保费压力,也是一种强制性的资金处理方式,毕竟如果是现金直接领走了,谁也没办法保证你拿去干嘛了。
以上几种选择,并不是每个险种都能提供。一来要看险种特点,二来也要看保险公司的能力。
现金领取和累积生息是必备的选择,只要是分红型保险,除非特别规定,一般都有这两种选择。
万能金账户 ,比较适合分红金额大一点的保单,所以大多配合着年金类险种出现,尤其是有生存金领取功能的险种, 生存金 也可以放入万能金账户。
万能金账户刚推出来的时候,因为收益比较好看,卖得很凶,但是里面有个 Bug,关于 生存金所有权转移 的问题。本来想放到讲万能险的时候一起说,但我怕忘了,毕竟欠账太多。干脆就提几句。
顾名思义,年金险,会有每年 \ 隔年返还一定资金这样的保单责任。返还的部分叫做「生存金」。「生存金」从合同的设置上看,其实是属于被保险人的。但是,万能金账户是以投保人的名义附加,所以,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那么,本来属于被保险人的生存金,回到万能金账户之后,又会变成投保人名下资产。
假设这张保单是一个母亲为儿子买的,母亲是投保人,儿子作为被保险人。那这张保单,现金价值和分红,都是属于母亲的,而生存金,是属于儿子的。母亲希望有一种长期、稳定并且可掌控的给儿子留钱的方式,那么保单的生存金释放就能帮助完成这个过程。但是生存金放进万能金账户,所有权又变成母亲的了。假设有什么事情需要从法律的角度界定 资产所有权 ,那么这里面就会产生问题。
另外,万能险本身是一种比较特别的险种,自带理财特性。在资产分类的时候,和分红险是会区别对待的。因为我自己的工作原因,涉及到法律税务方面的考虑比较多,所以对万能险的滥用肯定是不认同的。
但如果不涉及到税务和法律两方面的考虑,那加了也没问题,就是一种利益最大化的手段而已。
万能金账户去年被保监会喊停,原因并不是这个,而是考虑到保险保障本质的引导。现在还是有另外方式去附加,但是做不做,还是要考虑保单本身的目标是什么。
(万能险其实很有意思,之后我要好好写一篇。)
有些保险公司十年前就做好的东西,有些公司到现在也做不出来,或者说没钱做。这些区别,你光看产品,根本看不出来。
所以啊,还是那句话,保险是一个射幸合同,不同的设计,其实内核的东西都一样的,整个市场,或者说大环境才是关键的因素。
现在买保险就是比若干年前要便宜,这事儿没法说理去,包括我自己也一样。 已经买了,那就买了,大方向没错就行。买了分红险也没什么可后悔的,大家买的都是分红险,没必要妖魔化这个概念。当然了,别把分红当成买保单的主要目的,这叫舍本逐末,别自己把分红险幻想成一个高收益理财。保险,永远都是先顾安全性;收益性和灵活性,用别的工具完成吧。
分红的处理方式,在保单条款里都有列明并解释。而且,一份保单提供的不同处理方式,是可以选择更改的。具体的操作,咨询保险公司客服吧,不麻烦。
关于“为啥要到香港排队买保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kpedzd]投稿,不代表迪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pedzd.cn/bkdq/202501-7582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迪紫号的签约作者“kpedzd”!
希望本篇文章《为啥要到香港排队买保险》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迪紫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为啥要到香港排队买保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啥要到香港排队买保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