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谈如何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谈如何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当前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
当前,开发区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但同时,随着政策法规的调整,大的体制环境的演变,以及形势任务的深刻变化,更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首先,政策法规环境的变化。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各项政策相继出台,特别是所得税政策调整、用地指标供求矛盾突出、环境保护加强以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收紧银根等,从多个层面制约了开发区的发展。此外,开发区财政综合收入虽然较高,但可用财力尤其是偿债能力低,融资额度受到限制,造成融资困难。目前,我区执行与市属城区几乎无差异的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在推进大建设、优化大环境过程中,资金十分困难,压力很大。
其次,体制环境的束缚。一是经济管理权分散化。近年来,国家对税务、土地、环保等机构先后实行了垂直领导,一些原来下放的职能权限逐一上收,有些虽未上收但须逐事逐项上报“确认”、“审核”,导致办事环节增多,协调难度增大,工作效率降低,经济成本增高。二是管理职能行政化。开发区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日益加重,肩负着经济开发和社会管理的双重重担,由此导致管理服务职能延伸,管理链条增长,财政负担增大,精干、高效的管理架构面临膨胀的极大压力。同时,上级部门要求开发区象其他行政区一样,开展统一要求的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名目繁多的各类会议,承担与工作无关的社会事务,增设相应的工作机构,接受各种检查评比,导致工作精力分散,主动性减弱,呈现出明显的行政化趋势。上述问题,使开发区以往所具有的观念新、体制优、人员精、效率高等比较优势受到挑战,开发区面临向旧体制回归或受旧体制“反向辐射”的巨大压力。
二、对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的思考与建议
环境建设是一个常抓常新,“永不竣工”的基础工程。优化发展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努力明确定位。首先是法律定位的问题。尽管我国工业区建设已实行了20多年,但关于工业区的成立、运作、监管的法律、法规却仍然处于缺失状态。在国家法律法规对开发区地位没有法定认可的情况下,地方党委和政府更应给以相对宽松的政策法规环境,为开发区管委会“正名”。建议政府对开发区管委会进行书面正式授权,让管委会代表政府对开发区范围内土地的开发、使用行使权力。在进行土地征收、管理、开发过程中虽然“无法可依”,但至少“有据可依”,而不至于说不清、道不明,做的时候是对的,检查起来又都是错的,造成工作的被动局面。其次是功能定位的问题。开发区作为城市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的载体,其功能应为城市战略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区的主要职能是吸引、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城市第三产业,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为合肥市经济实力最强、人居环境优良、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型新城区。
二是提升城市配套功能。经过14年的努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逐步提高,但适应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型新城区发展的城市配套设施仍欠完善。下一步,要进一步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公共交通、商业等服务业体系。同时,要创造良好条件,吸引法律、会计、保险、金融等中介组织充实到开发区的城市框架中,使静态的“城”变为动态的“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带动现代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配套的完善上,作为合肥市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电、热、气、以及污水处理等,还有会展中心、接待中心等市重点工程,都由开发区来投入和运营,压力极大,建议应纳入全市的统一规划和综合配套之中,不能仅仅依靠开发区的投入和负债来解决。
三是更加深入地解放思想。如何看待开发区,其实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从开发区来说,不能就开发区说开发区,更要认识到开发区是合肥的开发区,是安徽的开发区。从上级部门来说,急需站在全市的大局上考虑,不能把开发区简单地等同县区或市直部门,以同样的标准、规范和尺度来要求,而必须当成“特区”来看,给予特别的政策、特殊的关注、特事特办,更多地关心、帮助和支持,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只有这样,才能举全市之力,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精力办好开发区以及工业园区,为工业立市多做贡献。
四是大力优化体制环境。在硬件设施、政策环境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开发区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体制环境上的竞争。吴仪副总理去年在视察长沙经济开发区时指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必须由政策优势向体制机制优势转变。当前,开发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进一步壮大,必须实施体制创新战略,保持其在区域经济社会竞争中的领先优势。但是,体制创新不能仅靠开发区的努力,更需要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第一,支持开发区在用人机制、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以及分配机制上大胆试验,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应放手让开发区先行先试。第二,鼓励开发区进一步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探索市场化招商、中介机构招商、代理招商等新路子,促进招商手段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引进专业咨询公司、财务公司、律师所、评估机构、代理公司等中介机构,提升招商层次和水平。第三,切实为开发区“减负”。对开发区的机构,不能要求对口设置,尽量采取合并、综合和代管的方式;各项工作不能按区一级政府来要求;各种会议、检查、评比对开发区应给以特殊对待。第四,应对审批权限上收的压力,应学习西安、南昌等地开发区的经验,将垂直部门设置在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能部门,实施管委会统一领导,上级对口指导。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可根据发展情况和形势变化,自主对机构、干部、编制等进行适当调整,在很多做法上,赋予开发区先行先试、试验的权力。
合肥市工业经济发展环境,集中体现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环境上。
新城高陵工业园的园区发展
工业园区的总面积为65.7平方公里,投资总额为2.2亿美元,远景规划容纳2000多家企业,计划分三期开发。
第一期开发面积约为330万平方米,期限为2002年至2007年,主要吸引韩国的中小企业,以生产服装、鞋类、化妆品等为主。
二期工程开发面积为830万平方米,期限为2006年至2009年,其中工业园区为490万平方米。二期工业园区为技术集约型,主要生产机械、电器和电子产品。
三期工程开发面积为1815万平方米,期限为2008年至2012年。工业园区将发展成为以信息通信等尖端产业为主的高科技园区。将配套建设商业区、生活区、旅游区、物流中心,还要建设3个高尔夫球场和4个主题公园,最终使整个开城地区成为一个地区经济中心。到那时,进驻的企业将达到两千多家,朝方工人将达到17万名,年产值将达到两百亿美元从而为北南共同发展和民族统一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关中天水规划深入推进,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全面布局,西安国家化大都市建设使西安市这个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历史名城站在了时代之巅,西安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
新城高陵工业园的建设有利于新城区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物流等优势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高陵县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高陵县的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工业园的建设与发展可望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我市贯彻“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打造全新的“大西安”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城高陵工业园是“集生产、研发、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近郊区生态工业园”,园区周边已形成由泾渭新城、泾河工业园、西安国际港务区、经济开发区、渭北工业园、阎良飞机城等多个规模化产业园。
2010年8月,西安市区县工业园区发展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同意新城区人民政府建设新城高陵工业园,享受市级园区政策扶持,为工业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新城高陵工业园还被西安市发改委列为西安市“十二五”先进制造业重大投资项目,被西安市工信委列为重点扶持的“飞地经济”新兴工业园区,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新城高陵工业园是新城区与高陵县紧抓发展机遇,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实现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也是西安市飞地经济发展的起点。
园区位于西安市东北部,高陵县城正南方向,规划面积21.2平方公里。园区将走出一条以装备制造业为先导,能源产业、新型材料为配套,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一个融合拓展的新型工业园区。
关于“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谈如何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kpedzd]投稿,不代表迪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pedzd.cn/bkdq/202501-11068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迪紫号的签约作者“kpedzd”!
希望本篇文章《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谈如何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迪紫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谈如何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谈如何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