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由“文体与群文阅读”引发的思考
《神话这样教》——课例:《世界是怎么形成的》
选文:
1.《宇宙大爆炸》(知识性文本,选自《万物简史》)
2.《诸神创世》(蒙古神话)
3.《淤能棋吕岛》(日本神话)
4.《巨人伊密尔》(冰岛神话)
5.《盘古开天地》(中国神话)
求同比异:
? 1、英雄神话的叙事结构:人类遇到困难---神帮助人类解决困难---神牺牲了。
? 2、创世神话的叙事结构:世界混沌一片----神开天辟地----神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
? 3、困难型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小鸟说---只见他----从此以后。
? 4、巧女型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主人公遇到难题----绿叶人物上场,束手无策,败阵下场---主人公解决难题---主人公过上幸福生活。
5、神话英雄的核心牺牲精神:责任、使命、信仰、为正义不畏死---
6.创世神话的共同点:宇宙卵、英雄创世、垂死生化。
-----------
7、混沌世界就像一个蛋:中国神话--鸡蛋;伊朗神话--鸟蛋;
罗马神话---石蛋;印度神话--金蛋;---
原因归结(求同):原始世界是封闭的,原始人看到的物体--太阳月亮、星星等是圆形的,原始人看到的新生命是从圆的蛋壳里孵化来的,---
8、神话的民族元素、民族特色:蒙古神话--一片平整的草地;日本神话---一个岛;
冰岛神话--一半火一半冰;中国神话--山河、数量单位、对仗
《童话这样教》——课例:《感受同一个作家的不同风格》
选文:
1、《去年的树》(新美南吉)
2、《大鹅过生日》(新美南吉)
3、《猴子和武士》(新美南吉)
求同比异:
1、童话的讲述:带“三”的反复结构的童话:灰姑娘先后三次参加王子的宴会,主人公回答三个问题,英雄经历三次考验,农夫生三个儿子------
2、童话适合表演:童话题材富有儿童情趣和游戏精神,童话的情节性很强,童话的人物是偏平化的,童话的冲突性很强---
3、童话的叙事结构模式比较固定:如民间童话的叙事的固定模式:
开头,从前-----(时间的距离感、惊异的悬念感,神秘的认同感)
中间,反复、对比、循环法、现实与幻想结合法、包孕法、巧合-----
结尾,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主人公的大团圆结局)
4、童话的结构类型:王子与公主型,三个儿子型,故事新编型,屌丝逆袭型,尺寸比赛型,奇幻世界型-----(求同比异)
-----------
5、《去年的树》:四次对话(树和鸟儿的对话、鸟儿和树根的对话、鸟儿和门的对话、鸟儿和女孩的对话),鸟儿这个人物始终不变,赏析感受鸟儿的形象---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对文中这两处“看了一会儿”中“看”、“一会儿”的比较赏析。
6、 风格比较:《去年的树》---淡淡的伤感;《大鹅过生日》---生动有趣、幽默好玩;
《猴子和武士》---表面血腥暴力,实际悬疑幽默。
尽管风格不同,但是作家的弘扬的主旨不变——情、善、美。(求同)?
《散文这样教》——课例:《用感叹号和问号向虫子致敬》
选文:
1、《草虫的村落》(郭枫)
2、《走向虫子》(刘亮程)
3、《上帝的伏兵》(鲍儿吉-原野)
4、《我的邻居胡蜂》(苇岸)
求同比异:
1、散文要追索作者的原意:阅读散文,要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因为散文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如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要感受郁达夫心中的秋的独特别致之处;读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要感受杏林子对生命的敬畏感动;读朱自清的《匆匆》要感受朱自清24岁时写本文的意图。
2、阅读散文,要关注作者个性化的语文经验,通过语言、文字去追索作者的表达情感。
如关注选材。例如冯骥才的《维也纳生活圆舞曲》通过写鸟叫、花钟、小路、老汉---表达了在维也纳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贵贱,人们都在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又如《威尼斯的小艇》选材也典型独特。小艇的样子选三个外形典型特点------像独木舟、像新月、像水蛇;船夫如何展现精湛的驾驶技术选三种特殊情况------极快时、极挤时、极窄时;小艇和人的密切关系选四个典型人物------商人、青年妇女、孩子、老人;小艇和威尼斯的关系选两个特定场景-----白天、夜晚。
如关注陌生化的表达。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中的时间罗列------又如梁晓声《慈母情深》“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中的主语后置和一长句变为三短句------由此我想到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中的三个称呼的连用---
3、散文与诗歌、小说比较
比较点
文体
诗歌
散文
小说
时空关系
非叙事性
叙述片段过程
叙事性
表现方式
主观表现
主客观融合
客观再现
表现材料
谋词
谋句
谋篇
特点
以点状之象抒情
以片段之景、事表意
以完整故事观照社会
核心概念
意象
意境
人物、情节
-------
4、 《草虫的村落》、《走向虫子》、《上帝的伏兵》、《我的邻居胡蜂》四篇文章的作者都喜欢土地、大自然、微观世界。他们都是用了很长时间观察了很小的虫子、很小动物的生活,才写下的这么优美的文章。
5、《草虫的村落》三个感叹句: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看啊!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通过解读三个感叹号进行赏析本文的精彩之处,并且进行朗读练习指导。其中“看啊!”的“看”字还和《趵突泉》中的“看”进行比较。
三个问号: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追问着三个问号思考在惊叹什么?惊叹虫子的勤勉、智慧。并且结合另外三篇一起赏析感受虫子的这一特点,也进行朗读练习指导。同时提出问题导引:表达自己内心的惊叹一定要用感叹号和问号吗?由此引伸大家继续细读文章。
《儿童诗这样教》——课例:《最后一句-诗》
选文:
1、《阳关》(林武宪)
2、《花一把》(七星潭)
3、《我是一支黑色的笔》(蒋军晶)
求同比异:
1、以朗读为重心,重在通过指导孩子通过顿歇、轻重、快慢、高低的处理,读出诗歌的节奏、音调、韵律,推动学生的心灵与感受和诗人遇合,从而达到读诗是在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世界这一境界。
2、以理解为重心,重在通过“大声思考”,迁移到“指向理解”,从而达到融合了个人理解、感受、体验的经验分享。
3、以写为重心,重在通过指导借鉴、模仿,联系自己生活,力求多变新颖,不拘一格,充分鼓励学生往细小方面努力学习写诗。
--------
4、《阳光》前三句阳光和最后一句阳光的比较。前三句是眼睛能看到的,最后一句是要用心体会到的,是点睛之笔,是特别之一笔。
5、《花一把》比较“一朵、一山、一盆、一把”和“好看、还好、笨”预测感受最后一句诗句的特别之处。
6、以《颜色》、《我是一支黑色的笔》为例,模仿、创作最后一句诗,比较大家学习写诗的优缺点,共同进步。
《小说这样教》——课例:《比较,最实用的阅读策略》
选文:
1、《桥》(谈歌)
2、《“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3、《在柏林》(奥莱尔)
4、《雪夜》(星新一)
5、《窗》(泰格特)
求同比异:
1、如何感知人物:以《“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为例,通过引导比较细读人物的长相、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感知“凤辣子”的爱炫耀及阿谀奉承的形象;以学生对“凤辣子”和《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父亲的误读和实情的比较,重新审视并纠正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以《将相和》为例比较人物的语言;以《香菱学诗》为例,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各自的表现,感受两人的不同;以《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一张“坏处”和“好处”的对照表,比较人物内心的想法。
2、如何聚焦情节:以《无字书图书馆》为例,从梳理不可思议的情节中讨论探究背后作者的想法;以《岗丘的野狗》为例,从比较情节前后的的转折中体会作品的深意;以《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从比较三批人物猜测不中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手指尽然是为了两茎灯草的意思,感受情节中的悬念与伏笔的妙处。
3、小说的教学,要回归文本,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寻找正真令人的“感动”美学因素。
4、小说与生活的联结:以十三堂《西游记》聊书课和《猴王出世》为例,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与现实生活的联结,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联想。
------
5、第一次比较研究环境描写:通过比较《桥》里描写洪水的句子,发现作者运用多种多样的写法(拟人、比喻、对比);发现句子都非常短;通过和老舍笔下描写大雨来临的句子,发现同样写雨,可以具体,可以简洁;可以用长句,可以用短句(单词、单句),并探究出原因。
6、第二次比较研究小说的人物:以《桥》和《“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通过比较发现两文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文字、细节中去比较感受人物的形象。
7、第三次比较研究小说的结尾:以《桥》、《在柏林》、《雪夜》、《窗》为例,通过比较发现小小说的结尾具有设置悬念的特点,结局总是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寓言这样教》——课例:《统整信息,归纳寓意》
选文:
1、《南辕北辙》
2、《畏影恶迹》
3、《郑人避暑》
4、《强取人衣》
5、《金钩桂饵》
求同比异:
1.得出寓意是有方法的:以《守株待兔》为例,通过设计不同答案让学生比较选择,达到对寓言道理理解的直观感受;以抓住角色来提问,让学生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在老师比较引导下聚焦出一个共识;以抓住情节来提问,让学生明白寓言也可以通过情节的巧合、夸张的运用(《鹬蚌相争》)、运用“假如”引出(《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鹰王与鼹鼠》)等彰显寓意;
2.寓言教学可以做思维训练和哲学启蒙:以《狼来了》和《偃苗助长》为例,通过于生活联结的比较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中国的《愚公移山》和美国的《明锣移山》为例,比较出相同的结局下不同的思维方式;以不同版本的《龟兔赛跑》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推论、把思维引向深刻。
--------
3.比较《南辕北辙》、《畏影恶迹》与其它课文,探究出寓言的文体特点:行文简短、情节简单、语言精练、富有哲理。
4.比较《南辕北辙》、《畏影恶迹》的言行,分析令人感到可笑的表层原因,揣摩“可笑”背后的深层寓意。(归纳人物刻画运用夸张的手法及其作用)
5.比较《郑人避暑》、《强取人衣》、《金钩桂饵》,从人物的独特是言行中去统整、分析归纳出“隐身”的寓意。
6.比较《驯鸭猎兔》和《引婴投江》的寓意,关注寓意与结尾的关联性、一致性,按不同的要求补写出寓言的结尾,以达到训练学生寓言整体的统整、分析能力。
《知识性文本这样教》——课例:《个儿大的草莓不能吃》
选文:
1、《大个儿草莓是膨大剂催的,对健康不利,提醒市民注意》
2、《吃“巨无霸”草莓小心膨大剂,怎样识别激素草莓》
3、《大个儿草莓放心吃》
4、《为啥草莓个头儿一年比一年大?到底有没有用激素?吃草莓到底要不要洗?》
求同比异:
1.以自己一周的教学实践,通过《呼风唤雨的世纪》、《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例子的比较阅读归纳,让学生明白知识性文本的阅读目的是如何获取整合信息,并指导学生了解知识性文本的基本阅读策略:注意关键句、注意细节、注意区分辨别事实与意见、注意虚词等。
2.通过讨论,比较阅读开头、主题句、结尾,关键词,对照插图、图表照片、表格等多样化的文本材料,让学生明白知识性文本的主要阅读策略有:启动先备知识、决定文本中什么是重要讯息、提问、整合信息、猜测生难字词等。
3.以“湿圆虫怎样寻找事物”为例,比较分析归纳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技能:图文对照,信息互补;从图文中提取重要的信息;解释和推论;比较和归纳;作出评价等。
------
4.比较草莓大小、比较阅读选文信息,让学生多次选择购买草莓。
5.比较阅读选文信息,梳理出草莓个头儿大的原因:使用膨大剂、使用催熟剂、局部氮肥太足、品种好、科学种植、第一花期地里养分多。
6.比较阅读选文信息,让学生明白客观、公正的新闻怎样写;阅读表格,比较里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片面的新闻是怎么来的。
群文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必读书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阿甘正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名人传》。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2、《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是美国作家温斯顿·葛鲁姆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以荒谬的风格,通过傻子阿甘的视角,反讽美国的社会问题。透过阿甘的眼睛,也让我们看到了世态的险恶复杂与庸俗市侩,而更觉人性真诚的可贵。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4、《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
5、《名人传》
《名人传》,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这本书也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立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导语:群文阅读指的是在语文课堂中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下面是我为你准备的群文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希望对你有帮助!
20xx年下期我有幸参加株洲市第三届班级读书会观摩研讨活动,尝试了群文阅读教学。虽然初次尝试,但经历了初识、选文、构思、设计、执教后,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了些许浅薄的认识。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就是在语文课堂上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并进行多方面的言语实践。这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群文阅读有什么意义
(一)增加阅读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
然而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仍然只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常常不敢越雷池半步。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定阅读量,学生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语感和厚实语言的积累。厚积而后才能薄发。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能阅读三篇以上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读课文要教两课时,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可以慢慢教,学生可以慢慢读,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群文阅读教学,一节课中要求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这就让学生的阅读速度得到了切实的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激发阅读兴趣
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纵观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一两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细嚼慢咽,学生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阅读多篇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兴趣也在大幅提升。
(四)丰富阅读方式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三者不可替代。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课文,用大量时间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关注精读、朗读方法的指导。我们有时需要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阅读多篇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养成阅读习惯
有了阅读兴趣之后,重要在于阅读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这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就学习习惯而言,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下,大力倡导群文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阅读行动的需要,它使阅读者遵循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的培养,既有阅读本身的意义,也有教育的意义。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阅读实践,自己去积极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汲取营养。
纵观我们现有的阅读教学严重地存在着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而群文阅读犹如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能有效地衔接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因此,积极倡导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提升阅读能力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内容远离学生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群文阅读,要求学生围绕一个议题进行多篇阅读,这样学生在大量的语言信息中自主学习,在自主中学会比较、学会辨析、学会梳理、学会归纳、学会表达,从而习得一定的阅读方法、建构一定的知识体系,提升阅读的能力。
三、群文阅读如何选文
语文教材的使用限制了老师的教学,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我们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这新兴的教学方式无疑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诸多弊端,显示出巨大的优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学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容易发展比较阅读、综合信息等语文能力,而且费时不多。这正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目标所缺少的。然而,群文阅读教学的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均有赖于阅读议题的选择和阅读内容的优良。议题的选择决定了选文的组合。只有确定了阅读的议题,才能根据议题选择相关的文章进行组合。
为避免群文阅读的群龙无首、杂乱无章,群文阅读的选文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能体现教师明确的教学意图。教师可以从作者、体裁、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心选择文章。
1、以“表达方式”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以不同的描写方法为主题,如人教版六年级下期语文园地“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写”一组,写作方法“文章的线索”一组、“设置悬念”一组。以不同的结尾方法为主题,如“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 “各个版本的《乌鸦喝水》”。以不同的结构为主题,如“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触摸各种表达方式,模仿并达到灵活运用,则写作的难题也可迎刃而解。
2、以“体裁”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如蒋军晶的群文阅读课《创世神话》,将蒙古神话《诸神创世》、冰岛神话《巨人伊密尔》等7篇神话故事放在一起,结合教材中学过的中国神话《盘古开天地》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疑惑、好奇、不解、轻松而又充满挑战的氛围里,发现了神话的许多“秘密”,发现了一些神话的“母题”。还可以将民间神话、童话、诗歌、小说等进行群文阅读。
3、以“观点”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例如,把一组报道大个儿草莓的新闻放大在一起,你就会发现这几则新闻观点不同甚至意见相左:有的说大个儿草莓可以吃,草莓个儿大的原因一是品种好,二是科学种植;有的说大个儿草莓不可以吃,因为大个儿草莓是用膨大剂催的,对健康不利。我们不由得会问:“大个儿的草莓究竟能不能吃?”我们这样实行群文阅读后,在很多信息中辨别信息的真假,做出自己的判断。
4、以“文章内容”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以“文章内容”为线索确定主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如《故事中的狐狸》一课,将《蝉与狐狸》、《狐狸偷鱼》、《会做贸易的狐狸》、《狐狸“疤脸”》四篇与狐狸有关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这是以文章中的人物为主题的。其它还可以时间为主题,如以地点为主题;以事物为主题;以事件为主题等进行群文阅读。
5、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人文主题”的范围广泛,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主题。以阅读为主题的“我爱阅读”以文学名著为主题的“名著之旅”;以诚信教育为主题,如“以诚待人”;以环境教育为主题,如“人与动物”;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如“母爱”、“父爱”、“人间真情”等。
6、以“作者”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共选择了5 篇老舍的散文:《猫》、《母鸡》、《草原》、《北京的春节》、《养花》,在此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济南的冬天》、《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这一组文章放在一起,这一组也都是作家老舍的文章,三篇文章所描写的都是济南的景色,且描写角度各有不同。可以让学生对老舍的文风有更深刻的体验。我们以作者为线索确定主题时,尽量选择语文教材中已经出现过的作者,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对作家作品进行补充,能够使学生对该名作家有更多的了解。
四、群文阅读如何施教
根据中心议题确定选文后,又该如何具体实施群文阅读,这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难题。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文章的线索》群文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有效引入直奔主题
在去年市里的这次班级读书会观摩研讨活动中,我围绕“文章的线索”这一议题将群文阅读的`数量定在了4篇文章:《火车上的茶杯》、《枣核》、《萧山杨梅》、《小桔灯》。基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有一组以物为线索的文章,我便以《桂花雨》一课为例回顾旧知,因此教学伊始,我出示《桂花雨》一课的插图,打开学生的回忆:
师:还记得这是哪篇课文的插图吗?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有了插图的提示,就算时隔一年,学生的记忆模糊,但也依稀记得课文写了桂花的香味,摇桂花的乐趣,用桂花做糕点这些内容。顺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如此一来,学生不难发现是围绕桂花来写。老师相机引出什么是线索:
师:是的,桂花就好比一根线,贯穿全文始终,把文章的内容有顺序地串起来,桂花就是文章的线索。
(二)、呈现文章有序化
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梯度,才能获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选择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有效地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在学生明白什么是线索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第一篇文章《火车上的茶杯》,老师采取范读的形式,听读完后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并说说寻找线索的方法,思考作者围绕线索写了哪些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枣核》《萧山杨梅》、《小桔灯》一组文章,发现这些文章中 “以物为线索”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设计问题多元化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立足群文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等。在学生读完《火车上的茶杯》《枣核》《萧山杨梅》《小桔灯》等四篇以物为线索的文章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都是以物为线索的文章,都是借物抒情,可在表达上也有其不同之处,《枣核》这篇文章运用了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如此一来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立足群文阅读的迁移性问题设计。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在读完这一组以物为线索的文章后在引导学生回忆,教材中还有哪些文章也运用了这样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四)阅读策略巧渗透
“群文阅读”除了读得快些,多一些以外,还需要多种阅读能力,如提取信和筛选信息、记忆、推论、比较、整合、分析、判断、创造等。其中,最需要掌握的阅读技巧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策略是:
1、求同。“求同”就是找出几篇文章的共同点。例如,一组写父母之爱的文章,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慈祥,有严厉,但透过这些表现,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2、比异。“比异”就是找出几篇文章之间的差异。例如,同样是过年,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是热闹、欢乐的,而梁实秋的《过年》则是无聊、累人的。
3、整合。例如,有的文章说鲁迅是伟人,有的文章说鲁迅知识普通人,有的文章说鲁迅尖酸刻薄,有的文章说鲁迅亲切随和。你读不同人写的回忆鲁迅的文章,可以“整合”出比较完整的鲁迅形象。当你书读多了,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文章所讲的事情或讨论的问题是相同的,但材料的角度不同,或者呈现的是“碎片”,这就需要你自己去拼图那样“拼装”。
4、判断。例如,有的文章说传统的纸质书籍终有一天会彻底消失;有的文章说纸质书籍不可能消失?尽管电子书籍携带方便,存储量大,在音乐、和地图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很多人似乎更喜欢放在书架上的“真正的图书”的那种厚重、耐久和令人愉悦的感觉。看了这些文章,你就要做出自己的判断——纸质书会不会消失?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社会,一些文章在事实、观念、情感、表达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读者不能简单盲从,不能“唯书”“唯上”,而要对不同文本的真伪、是非、优劣做出自己的判断。
知道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阅读方法或手段,更具有规律性、普适性。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多篇文章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会质疑讨论的阅读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这些疑惑学生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辨析厘清。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枣核》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展开质疑的:
师:当你刚读完第一段时,你肯定很好奇一个问题吧?
师:继续往下读时,又产生了哪些好奇的问题呢?
有了这样一连串的质疑,设置悬念这样的写作方法也就水到渠成的在学生的质疑探讨中得出了。
(五)、阅读写作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则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学中,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群文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写方面的训练。当学生读完《火车上的茶杯》、《枣核》、《萧山杨梅》、《小桔灯》这一组文章后,我不失时机地反问:
师:梅子涵一看到茶杯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他的外婆;萧乾一看到枣核便会想到他的同窗故友;冰心每当看到小桔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个小女孩,想必你也会有看到某样东西而情不自禁的想起某个人的时候吧?
这样一问,学生情动而辞发,也就知道怎样将心中的那个事物贯穿全文,结构成篇了。有了这样的阅读,有了这样的思考,那么再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这类文章的仿写,就能更好地做到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方法,在仿写中提高言语的表达能力。
作为一个行走在群文阅读教学路上的探索者,我深知群文阅读它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体系,创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势,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地去研究和大力地推广它,那么群文阅读这朵奇葩,就会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越开越艳、越开越美。
关于“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kpedzd]投稿,不代表迪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pedzd.cn/bkdq/202412-711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迪紫号的签约作者“kpedzd”!
希望本篇文章《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迪紫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由“文...